得到癌症     應該吃甚麼?  不應該吃甚麼?

這樣的問題  幾乎是病人家屬一定會問的幾個問題之一

去年還有一個研究  就是要餓死癌細胞

這個研究是有其理論基礎的 

因為癌細胞喜歡吃糖  (不是小孩愛吃糖的那種糖啦!!)

而這也是正子攝影應用的法則  (PET scan常被用來搜尋身體的腫瘤所在)

PET  

(image from: http://msilverm.bol.ucla.edu/research.html)

 

不過這樣的理論 並不是最近才有的事

早在1930年  德國醫師 Otto Warburg 發現癌細胞具有異常的粒線體(mitochondria)

一般細胞葡萄糖的利用 是走氧化磷酸化(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)路徑

也就是檸檬酸循環(citric acid cycle) = TCA (tricarboxylic acid) cycle = Kreb cycle

1分子的glucose可以產生36單位的ATP  是一個產生能量 利用率很高的方式

 

warburg  

(image from: science 2009)

然而癌細胞並不喜歡走氧化磷酸化路徑 而是走無氧糖解路徑(anaerobic glycolysis)

然走無氧糖解路徑只能產生2單位的ATP  並產生乳酸

也就是說 當癌細胞走比較多的糖解路徑 便會導致腫瘤的惡化

然而這個過程 牽涉到許多其他的物質(HIF、PDK、PHD、succinate)

glycolysis  

(image from: 粒線體與癌症 生物醫學2008,1(2), 158-172)

 

其實這些癌症代謝的研究 發展的早

只是近年來癌症主流研究偏重oncogene, tumor suppressor gene, signal pathway等等

而忽略了 cancer metabolism

不過 相信更進步的分子醫學研究方法

將為癌症代謝的研究 更上一層樓

也希望對癌症的治療帶來新的曙光 !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mingo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